为深入阐述壮锦的历史变迁,探讨壮锦作为民俗艺术的神性审美和符号化生存,12月31日下午,400全讯白菜网副教授宋丽丽在文星楼308开展了第十一期导师有约之“壮锦的前世今生”主题沙龙。
壮锦,壮文意为天纹之页, 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宋老师强调,壮锦属于民俗艺术的范畴,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基础。并从新媒体时代民俗艺术在“传播环境、传播主体、传播信息、传播媒介”这四要素中的嬗变展开,阐述了民俗艺术在现代媒介的介入中发生的意义衍变,为研究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考。
接着宋老师详细介绍了壮锦的历史、色彩、图案等多个方面。宋老师指出,壮锦纹饰虽然大多取材于自然,但是形象多以夸张变形为主,突显出一种朴素的、内敛的民族审美持色。壮族先民的神性审美主要体现围绕稻作文化背景产生的壮族始祖布洛陀文化、青铜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碰撞三个方面。
宋老师还指出壮锦的传承与传播也需要以符号学相关理论作为指导。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下,以视觉为先导,以消费为手段。壮锦符号化生存呈现出更为视觉性、商业性、现代性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锦符号化范围更为扩大,应用广泛而多样,逐渐形成由政府提携为主转向政府提携与商业主动运用双驱动的局面。
最后,宋老师表示,每一项手工艺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虽然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改变与市场经济的冲击,必然导致萎缩甚至消亡,但随着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承认,其也渐渐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视觉文化时代,民俗艺术还能走多远,如何走的更远,依然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