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400全讯白菜网新闻 > 正文

方晓红:师范院校新闻专业正逐步被认同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06日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分享到:0

 

       目前,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新闻传播院系协作会暨新闻传播学公司产品研讨会”正在南宁召开,来自全国的专家们正对有关议题进行深入研讨。那么,我国师范类新闻专业的发展情况如何?成立全国师范院校新闻传播院系协作会有何作用?125,协作会召开前夕,记者在福彩大厦专访了协作会会长方晓红教授、博导。

 

方晓红,教授中国新闻学首批女博士后现任南京师范大学400全讯白菜网经理、武汉大学媒介发展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系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和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

 

师范院校办新闻专业正逐步被认同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我国师范类新闻专业的发展如何?

晓红(以下简称方):师范院校办新闻专业是一个逐步被认同的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前后,师范类院校办新闻专业是得不到认同的,大家都认为师范院校就是应该培老师的,但是随着市场发展媒体市场的需要,很多开始在办新闻专业的师范院校创出了特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社会逐渐也就认可了师范院校办新闻专业。现在师范院校新闻专业与非师范类新闻专业是一个平等的地位,

 

记:师范院校新闻专业的特色是什么?

方:面对着同样一个媒体环境,新闻师范院校不能说要分出自己有什么样的特色,怎样更合理利用资源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也不应该在新闻专业中划出师范与非师范之分。这是一个公平竞争的问题。

 

记:那么,怎样才是合理地利用资源?

方:根据各学校各地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不是师范院校的都是一个模式,“应该”、“必须”这样做。师范院校大多是地方性院校,要发展自己的特色就需要针对自己的市场,根据各自的发展需求,而不是所有的师范院校新闻专业都要往一个方向发展。

 

希望国家能多给一些办学自主权

 

记:是否存在师范院校更重视师范专业,对非师范专业的受关注度会小一些的情况?

方:这是肯定的。因为师范专业才是它的重中之重,不把师范专业办好对上对下都不好交代,学校也会觉得把自身最有特色的,最有成效的部分丢掉了。

 

记:在这样的情况下,师范院校的新闻专业该怎样发展?

方:这还是牵涉到各个学校的市场的问题。

从团队建设和科研方向上来说,科研要选择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能发挥学校特长的方向来研究。全国那么多高校,像人大、复旦···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就得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就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但这方面我们更注重的是在带研究生,博士生方面。

在本科生方面,我们还是遵循教育部的规定开设课程、规定课时。但是,目前国家对新闻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方一些科目过于偏重,某一些课程的课时量偏大。主要还是高校的自主权太少,不能根据本身的学科特长来设置课程。比如我这个学校某些课程是非常棒的,但我的新闻专业的员工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我希望国家能给高校多一点的自主权,让学校开设一些能够让员工在就业市场中更有竞争力的课程,让员工更适合社会的发展。

 

成立协作会,交流信息,互通有无

 

记:全国师范院校新闻传播院系协作会又是怎样一个情况呢?

方: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师范类院校的新闻专业的共同发展。大多数院校是在90年代后期甚至到了最近几年才开始办新闻专业,这就会有一个设备不足,团队不好的问题出现。这给师范院校的新闻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协作会让大家交流信息、互通有无、传授经验,使我们的新闻专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各大高校不仅可以在教材、设备、科研、团队上互通有无,发掘可以合作的空间,还可以互推生源,促进人才交流与发展。这种合作是细微而必要的,它产生的效果是喜人的。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第一次提出了这个建议,后来得到各高校的支持,所以就一直延续了下来。经过三年的发展,全国师范院校新闻传播院系协作会已经成为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界集思广益、交流经验、深化认识的盛会。在相互交流与了解中,各高校增进了友谊,知道了“我在办,人也在办”,这样既可以看到其他高校特点与发展,也可以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是促进各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解决就业难问题,高校和媒体需共同协调

 

记:谈到就业,那您觉得目前我国新闻专业的就业形势该如何解读?

方:目前,新闻专业的员工就业情况并不理想。我国媒体市场现在正处于饱和状态。而我们国家现在的新闻专业员工人数与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数是相当的。这样自然就意味着会有很多新闻专业的员工不能进入媒体。以前是员工可以挑一挑新闻专业,现在是新闻单位挑员工。

二来,现在的员工动手能力较差,自我管理自我协调的能力差,娇气,吃不了苦,这些都会给他们的就业带来影响。是员工的心态问题,要看员工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另外,媒体的用人条件和学校所培养的员工之间存在矛盾。学校希望我们的员工不仅会动手,更会动脑;希望他们会思考,有眼光,会琢磨问题。学校更注重的是员工的长期发展。要而用人单位并不太注重动脑这一方面。他们希望的是工具性的人才,一去就可以用。他们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记:您觉得怎样去解决这样的矛盾?

方:这还得靠市场来调节。这不是学校可以解决的了的问题。

如果学校单纯的只是为了适应媒体的需要,那我们就无需办新闻专业,我们的新闻专业就没有了,我们只需速成班。反过来说,有一天我们的员工完全不适合媒体,媒体完全不要的我们的人,这也不行。这种两难的局面要把握一个中介点。所以学校除了考虑自身课程开设之外,要从媒体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员工自身的努力。

 

建言当代老员工:认定一件事就要努力做

 

记:您能将现在的员工和您那一代进行对比吗?

方:首先吧,我们那一拨员工能吃苦,那时是以吃苦为荣为乐。吃苦不一定好,但是它却使我们这一辈人比较看得开,对很多事情不在乎。

另外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我们是有兄弟姐妹的,我们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懂得为别人着想,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无论是对做人也好处世也好,对生活、学习、工作、科研等都是有帮助的。比如做科研,就不能老站在一个角度去思考,要学会换位思考。

但现在的员工比较放得开,他们没有约束,会更洒脱一些。这些也是有好处的。

 

记:教授,您经历了那么多的“第一”: 第一批下乡的知青;第一批招工进厂的工人;第一批恢复高考并被录取的老员工;第一批中国摘取女新闻学博士后桂冠的学人。那您能就您的经历给现在的老员工一点建议吗?

方:认定了一件事情就要努力去做。我当时要是不努力的话也不能上大学,不能有现在的成绩。

另外,现在的员工要珍惜在高校的这一段时间,珍惜和同学们同居一室的生活。这样可以让你学会怎样做一个社会人,因为之前我们只是一个家庭人。在这段时间生活中,跟你们交往的是与你们平等的人,要在这里边学会怎样与人交往,学会怎样让自己快乐,怎样让别人快乐。把在高校的这段时间当成是进入社会的前期准备阶段。(文/梁毅 莫秀云)

(责编 林荧章)

扫一扫,关注微信